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听证座谈会的公告-ag九游会官网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3-01-31 14:33
字号:

2023年1月30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听证座谈会。会议邀请金安区、裕安区、霍邱县、舒城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金寨县、霍山县、叶集区、裕安区部分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参会。

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起草背景、起草过程和文件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详见附件),参会人员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座谈交流,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详见附件)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汇总好座谈交流意见,科学采纳应用,确保《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切合我市实际,工作任务科学,工作目标清晰,工作路线得当,工作措施有效,保障措施有力。并在文件出台后,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推动我市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座谈交流意见汇总表

序号

建议单位、

代表

修改意见

1

金安区农业

农村局

建议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增加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全市具体工作任务。

2

裕安区农业

农村局

建议对口合作工作中增加合作成效具体指标性内容。

3

霍邱县农业

农村局

建议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只下达全市指标即可,不需要具体下达到个别县区。

4

舒城县农业

农村局

建议设施农业既要提发展目标要也要有具体的工作措施和保障。

5

金寨县农业

经营主体代表

建议对中药材产业、茶叶产业明确今年的工作思路、措施和保障。

6

金寨县农业

经营主体代表

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政策支持金寨县老区发展。

7

霍山县农业

经营主体代表

建议明确支持霍山县发展生态产业,推进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

8

叶集区农业

经营主体代表

建议对农民、家庭农场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大解决速度、力度。

9

裕安区农业

经营主体代表

建议加大对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等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2022年12月底,市农业农村局启动《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起草。2023年1月,市委出台《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实施方案》,我局围绕关键性工程关于农业农村发展五年规划目标,结合2023年市委一号文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细化2023年度具体目标任务,形成《要点》初稿。经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形成《要点》(征求意见稿)。拟于2023年1月召开征集意见座谈会,征集社会意见完善后,报局党组会审议。

二、主要内容

《要点》送审稿聚焦2023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谋划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每项工作细化若干措施,明确责任单位,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主要目标。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915万亩以上、总产70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4%,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产值5-10亿元企业2家,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

(二)主要任务。一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915万亩以上、总产70亿斤以上。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完成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扩种油菜16万亩。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8.8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数量666个。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6.5万亩。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84.87万亩。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强农。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以上。持续推进舒城县常规稻、霍山县石斛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金寨县、霍山县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新建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0个。三是持续推进机械强农。深入开展农机需求调查,编制农机需求和研制清单,完成果菜茶采摘、中药材初加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化利用等领域机械研发任务5项。深入实施农机补短板“4321”工程,新建育秧中心90个、烘干中心2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4%,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22%。四是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改造提升20万亩,实施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新建和改造灌溉站402座、塘坝7948座、排涝站45座等。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五是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深做实“138 n”“6969”工程,新培育带头人4500人左右,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50亿元,全市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综合产值320亿元,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实现加工业产值300亿元,聚力绿色食品“双招双引”,全市招引绿色食品加工领域项目协议引资额不少于220亿元,实现对沪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5%以上。六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开展六安脆桃、六安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申创工作,新增有效认证绿色食品30个、有机农产品20个,新申报地理标志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3%、83%,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提升至83%、80%。七是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完成35197户年度改厕任务,完成4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7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7%以上。加快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完成14条纳入国家、省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完成45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新申报建设9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新建11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六安庆祝活动。八是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小田变大田”改造31万亩,结合“大托管”、主体引领等改造17万亩。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1900个,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20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左右,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万个,家庭农场达2万家以上。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2%,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40%。稳妥推进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裕安区狮子岗乡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试点工作。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市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超过20%,强村收益分红率100%。九是持续推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民实际补贴。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十是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从政治上抓“三农”工作,压实工作责任,逐项逐级推进。做到“一改两为五做到”,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紧抓重点工作奋力赶超。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局局长会议部署,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以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 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紧抓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持多种粮种好粮,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915万亩以上、总产70亿斤以上。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推进“按图索粮”,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着力提高大豆和油料产能。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开展大豆种植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完成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以开发利用冬闲田为重点扩种油菜16万亩。适度发展油茶、山核桃、香榧等木本油料生产,落实油茶扩种面积1.3万亩,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3.61万亩。落实生猪产能分级调控责任,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8.8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数量666个。稳定家禽生产,推动牛羊扩群增量。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6.5万亩,新改造标准化养殖池塘3500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84.87万亩。加快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实现产量5.6万吨,产值36.3亿元。

二、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30份。持续推进舒城县常规稻、霍山县石斛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选育和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等品种提纯复壮,加快选育一批高产稳产、专用特用的新品种(新品系)。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应用大数据监测技术,发展智慧观光农业、线上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数字赋农行动,推进金寨县、霍山县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新建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0个。

三、推进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深入开展农机需求调查,抓好丘陵山区和特色产业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农机领域头部企业合作,编制农机需求和研制清单,完成果菜茶采摘、中药材初加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化利用等领域机械研发任务5项。深入实施农机补短板“4321”工程,加快补齐“四机具”短板,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新建育秧中心90个、烘干中心2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推动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烘干、加工及储藏全过程机械化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4%,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22%。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和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0个、新增库容6000立方米。

四、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复耕撂荒耕地。坚持“一编二审三尽”工作流程,亩均财政投入不低于2500元,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改造提升20万亩,实现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实施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灌溉站402座、塘坝7948座、排涝站45座等。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五、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深做实“138 n”“6969”工程,增强乡村产业韧性。新培育带头人4500人左右。全面实施徽茶、江淮小龙虾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 金融 科技”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金寨县中医药大健康、霍山县大别山生态食品、舒城县预制菜等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50亿元。全市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综合产值320亿元,累计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40个,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实现加工业产值300亿元,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产值5-10亿元企业2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新纳统入规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以上。推进十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优质粮食、茶叶、中药材、蔬菜、畜禽、水产6个百亿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27亿元。聚力绿色食品“双招双引”,全市招引绿色食品加工领域项目协议引资额不少于220亿元,各县区招引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不少于1家。纵深推进对口合作,推动签约5个以上上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六安投资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和精深加工项目,引导市场主体新建六安农产品在沪销售窗口20个以上,实现对沪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5%以上。

六、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工程,开展六安脆桃、六安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申创工作,新增有效认证绿色食品30个、有机农产品20个,新申报地理标志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3%、83%,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提升至83%、80%。组织开展省级绿色能源示范小镇创建工作。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对土壤污染严重、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探索休耕。完善耕地、林地、湿地、水生生物等生态补偿政策。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开展水域专项执法、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行政执法行动。推进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坚决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入侵阻击战。坚持管行业必管安全,切实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七、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35197户年度改厕任务,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处理短板,完成4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7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7%以上。加快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完成14条纳入国家、省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完成45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新申报建设9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新建11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分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两整一改”行动。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集市、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示范创建活动。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六安庆祝活动。

八、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小田变大田”改造31万亩,结合“大托管”、主体引领等改造17万亩。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 经营服务主体 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开展全程托管,鼓励乡镇开展整乡镇托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1900个,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20万亩。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左右,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万个,家庭农场达2万家以上。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2%,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40%。稳妥推进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裕安区狮子岗乡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试点工作。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市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超过20%,强村收益分红率100%。

九、农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继续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常态化组织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行动,稳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民实际补贴。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十、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意识形态,筑牢思想防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从政治上抓“三农”工作,压实工作责任,逐项逐级推进。强化作风建设,做到“一改两为五做到”,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农业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拉高工作标杆,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紧抓重点工作奋力赶超。对标沪苏浙、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真诚的为民情怀,实干的工作风气,高效的工作水平,切实解决农民期盼做、企业需要做的问题,不断提升发现、分析、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